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8月24日报道(作者柯秀群)来过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人都会感慨于这里的绿色,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西北角上,还有这样的人间净土。
中国绿色时报8月24日报道(作者柯秀群)来过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人都会感慨于这里的绿色,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西北角上,还有这样的人间净土。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天然山林、蜿蜒绵长的天然河谷林、广袤无垠的天然荒漠灌木林,还有纵横阡陌的人工林。这些人工林倾注了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几代人的辛勤血汗,记载着人们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艰难历程,诉说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阿勒泰地区地处干旱荒漠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历史上人们长期以游牧生活为主,没有人工植树造林的习惯,而是依靠山区、河谷和荒漠地带分布着的大片天然森林,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正是这些森林资源的涵养水源作用,滋润了人们生存的绿洲,成为干旱荒漠地带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后,阿勒泰地区开始了规模人工造林的历史,他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把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封禁育林、重点公益林营造和管护、林果业产业建设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在开展荒山荒地工程造林中,他们注重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用直播和扦插方式造林,造林使用二级以上苗木,良种壮苗(一级苗)使用率达50%以上,这些措施使全地区营造林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001年-2010年,全地区共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8.9万亩,形成了以农田防护林、防沙固沙林为主体,以农林间作、四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的网、片、带相结合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除大力人工造林外,他们还积极推进投入少、见效快的封山、封河、封沙的三封育林,使全区封山育林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哈巴河县实施的6万亩河谷林现已郁闭成林,林相整齐。
但随着土地经营体制改革,林地中出现了一地两证(林权证、草原证),林牧矛盾突显,河谷林封育难度加大。特别是额尔齐斯河流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在过去几十年里,河谷林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多万亩锐减到80万亩左右,河水径流也从170亿立方米减少到110亿立方米。为了找到恢复河谷林的办法,地区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深入河谷林区,挨家挨户走访农牧民,最终达成共识,封河育林是恢复河谷林的最佳途径。
他们从奖励机制入手,对管护员实行每封育恢复一亩幼林,每年奖励10元效益工资,封几年奖几年,上不封顶;对封育户进行补偿,封育期间允许打草,但禁止放牧。付出终成回报,目前,全地区封河育林面积近30万亩,占阿勒泰地区现有河谷林的20%以上,且成效已显现。
2000年后,林业工程项目加速荒漠化治理进程,封沙育林规模推进,共封育127万亩面积,使荒漠植被得到恢复。乡(镇)、村庄绿化是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主要干道沿线、河渠堤坝、农村庭院造林绿化网络建设,达到农田林网标准化、县乡道路林荫化、村庄庭院美化、农村环境优化。
结合庭院用材林、林果业基地建设,阿勒泰地区于2007年创造性提出建设绿色银行,积极开展林业富民行动。为了提高林地生产力,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推动下,他们于2002年开始从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引进10个沙棘品种进行筛选引种。
通过测试,现在最高单株沙棘鲜果产量达30公斤,最高亩产达500公斤。目前已在全地区推广种植,已累计营造沙棘面积近20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0年三北四期期间已完成人工造林68.9万亩、封育127万亩。
如今的阿勒泰,已不再现昔日的飞沙走石、狂风肆虐,而是一幅山川秀美的绿色画卷。阿勒泰地区如今被人们称为新疆的会客厅、各族人民的后花园。
本文来源:乐虎·lehu-www.mpz8.com
我要加盟(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